avatar

共享单车市场的变化之道

“知行”社会实践

活动叙述

       共享单车作为“新四大发明”之一,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然而共享单车企业如ofo却身处破产边缘,一千多万人排队退还押金;曾经的龙头摩拜单车,国内市场受到哈啰单车等围剿,国外市场一直亏损而不得不退出。共享单车能否生存,除了企业自身的运营规划,消费者的选择更是重要的因素。因此,我想从消费者角度寻找共享单车市场的变化之道。

       针对这一探究课题,我进行了一项社会调研。主要想了解消费者对共享单车品牌平台的认可、对共享单车产品特性的要求、对共享单车消费价格的选择等。

       调研结果显示,最受欢迎的品牌是摩拜,占53.4%,其次是哈啰单车,占22.6%,再者是青桔单车,占19.8%。最受关注的产品特性在于产品质量,占46.3%,其次是是否好骑,占30.2%,再者是消费价格,占11.8%。

       共享单车品牌认可度上,从与ofo竞争,再到如今坐头把交椅,摩拜排第一并不稀奇。但哈啰和青桔又是如何崛起的呢?在消费者看来,选择它们最大的原因在于质量和好骑,这也可以印证出二者具有后发优势,他们吸取了ofo机械锁的教训,选择了电子锁或蓝牙锁,同时关注到摩拜早期版本太重过于难骑的劣处,制造更为轻便省力的单车。在平台合作方面,哈啰选择与支付宝合作,而滴滴出身的青桔则选择与微信合作,两大平台作为入口,带来的流量十分可观,对于消费者来说,也更为方便。

       而摩拜实际也有在不断改进,比如也在更新更轻便的车型,更加人性化的设计。像在助力车方面,摩拜助力车配有手机夹,方便看导航地图,同时也有电力指示灯提示,相比之下支付宝的助力车则没有这些配置。然而巨大的市场存量使得其难以快速消化旧有车型,特别是单车,损坏报废率居高不下。在消费者看来,对共享单车的印像就在于每次随便选择哪一辆都是好骑的,没有掉链、刹车失灵等问题,如今摩拜就像曾经的ofo一样存在着这些问题,在价格等因素一样的情况下,消费者自然也就偏向于其他品牌了。

体会收获

       在银川期间,第一次体验到了摩拜助力车,加上银川市良好的道路规划,真的让人感觉非常舒服;后来在桂林,也有支付宝的助力车,然而使用感受却很差,一方面是本身配置差,第二个和城市道路狭窄而车流人流大有关系。在广州,也有不少的共享单车,不过在老城区,狭窄的道路、巨大的车流人流、污浊的空气,使得骑单车本身也是一种折磨,更何况广州的公共交通已经较为成熟,共享单车在老城区并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。在其他的城市,也有各种因素使得共享单车无法发展,比如像重庆,地势高低起伏极大,不适合发展共享单车;如像澳门,本身寸土寸金,发展高端消费旅游业赌博业等,“低端”的共享单车自然也是不合适的了。

       我也因此萌生了做这样的一个关于共享单车的社会调研。企业对于自身布局发展已经是有过考虑,政府对于共享单车的管理也会有所跟进,但共享单车这三年变化如此之大,我认为最大原因还在于消费者的认可,当然,这与上述两者都是相互关联的,不能脱离来谈,只不过若从调研角度来说,消费者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。

       结果也与我自己的体验和猜想较为相符。从体会说,最大收获就是要身体力行,如果光看数据,是找不着消费者越发青睐哈啰和青桔的原因的,正是有过亲身体验,才能知道各自有什么优点和不足。

文章作者: KingBillSame
文章链接: https://kingbillsame.top/2019/08/22/Social-practice-of-bike-sharing/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KingBillSame
打赏
  • 微信
    微信
  • 支付寶
    支付寶

评论